[宜蘭]蘇澳‧紀念的三鋼鐵工廠

2009070923:14


之前常常在旅遊雜誌當中,讀過蘇澳這裡有一家傳奇性的鐵工廠,
因早期修理大型漁船而興起的鋼鐵工廠
沒想到就在我們步出『阿通伯』之後,就這麼輕而易舉地發現,
原來這家傳奇性的鐵工廠就位在蘇澳小鎮最熱鬧的街上
鐵工廠成立至今已經有四十幾年的歷史了,
隨著時代變遷.『三剛鐵工廠』見證過南方澳最繁榮的歲月,如今終於走入歷史,
也差一點變成一堆廢鐵,經營主人很慶幸能及時搶救,將原廠就地保留,
經過近半年整理,將一、二樓整建成五十年代的工廠文物館,三樓則作為在地小型文化館,
並隨著季節變化更換展出項目,整體內容及型態,在國內堪稱十分罕見。



『三剛鐵工廠』最初創立的時候是由三位原先在喜生鐵工廠各自學有專精師博兼好友組合而成,
三人自命組成『金剛陣容』,『三剛』的取名由來自此延生。
三人為了打穩基礎,發揮『拼命三郎』的精神,幾乎是全年無休,
五、六十年代左右,甚至發展到幾乎能生產百分百自製『YAKITAMA』(燒頭式)的漁船內燃機,
是當時南方澳非常出名的鐵工廠,
民國61年春,廖先生因工作意外去逝,家中妻小頓失依靠,
另二人並未因此而踢除廖先生的股份,
反而邀請廖先生的遺孀到工廠擔任會計一職,
讓她有能力扶養三個尚在學齡的孩子,使其長大成人,
令人感動的情義友誼猶如現代版的『劉、關、張』。

不僅有如此令人動容的導覽介紹協助我們了解,保留原貌的工廠本身也非常吸引我們入內一探究竟
尤其,牆上還遺留下來的歷史痕跡,更令我們不禁回溯到小時後,
當然台灣經濟剛起飛的同時,只要肯努力,要養家活口並不困難
於是,類似這般台灣人打拼奮鬥的精神痕跡在各個實業家庭中並不難瞧見。



不過,更妙的是,我們居然在滿屋子亂中有序的器材堆當中發現了三個可愛的蹤影,後來,
更是發現,原來這都是融合第二代的經營主人的智慧所研發出來的『零件機器人』,
各個模樣栩栩如生、獨具巧思,頗引人駐足仔細端詳一番。









隨著70年代造船技術的新進,此地受制於冶煉技術無法製造出更高品質的鋼材,
鐵工廠的生意也隨之低迷,終究逃脫不了結束營業的命運,
但在2004年,廖大慶先生有感於情感和對歷史的傳承,
回到了故鄉,將長輩們的心血保存下來,並將那一段歷史留駐在「三剛鐵工廠文物館」
而這位廖大慶先生,即是三位最早期經營者當中的廖先生兒子。





文物館共有三樓,受到主人的熱烈邀請,我們也跟著步上二樓參觀,
牆上除了有詳細的歷史沿革由來外,更令人訝異地發現,這裡存有好多"歷史文物"
說"歷史文物"太誇張,其實就是一些和我們成長背景重疊的物件,看了就令人感到額外的熟悉。
像看到這本英文字典時,我驚訝地大叫『這是我高中的英文字典ㄟ』
猴子也驚呼『沒錯!我也有一本』說得兩人感覺默契十足。

此外,經營主人多方蒐集了許多上一代所留存下來的器具,運用一點巧思加以排列整理
意外地呈現出一股詼諧、可愛的歷史古典風供人參觀。
要特別註明的是下圖的對話框完全是主人的巧思,可不是我們隨意後製上去的唷。